塑料循環利用迎來利好
“塑料循環利用的黃金時代其實已經孕育了很長時間,我們國家最開始就運用循環經濟理念來治理塑料污染問題。”國家發改委宏觀院體改所科研處副處長張德元說。
近兩年,中國塑料污染治理領域政策頻出。2023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今年9月15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宣布《“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張德元認為,《方案》內容有兩點需要說明。一是關于可降解塑料。因為去年的《意見》《通知》出臺往后,大量企業投資上馬新的可降解塑料項目,導致了該領域表現過熱現象。“可降解塑料是一次性塑料替代方案之一,但可降解塑料產品在產品性能、應用領域、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等方面還需要開展充分商討和論證。因為可降解塑料現在也需要一定的工業條件才能達成降解。”張德元說。
二是關于同級利用。《方案》發表以后,很多公司提出疑問,是不是要求塑料制品加工公司必須使用再生塑料?張德元認為,國家鼓勵經過同級利用的方式來抬高塑料的再生價值,但當前還不是強制法子。
標準
序列國標規范行業發展
今年5月21日,國家再生塑料種類標準(通則、PE、PP)鄭重發布。10月11日,國家再生塑料系列標準(ABS、PS-I、PC、PA、PET)也正式公布。此前,再生塑料國家標準一直處于缺失狀態。
《再生塑料序列國家標準》實施后,到底對這個行業將產生怎么的影響?
青島大港海關高級工程師高建國介紹說,標準出臺前,再生塑料產品質量良莠不齊,行業內無標準可依,同時很多公眾對于再生塑料的認知仍停留在劣質、低端的層面。因此再生塑料國家標準的制定是讓民眾重新認識和接受再生塑料最規范的方式,也為促進國內再生塑料行業進、出口強健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袁麗鳳表態,標準的出臺解決了再生塑料無標準可參照的困境,為進口再生塑料的固體廢物屬性判別供應了有效支撐,有利于統一尺度。能夠有效規范和穩定再生塑料行業、提升產品品質、降低因廢塑料引起的環境污染,具有優異的社會效益。
可是,也有再生資源企業認為,而今公布的國標比較莊嚴,公司感到壓力較大。一位上海的再生資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家剛才公布的有關再生塑料PET瓶片的標準就格外莊敬,幾乎是最好等級的瓶片才能達到國標的要求。目下,海關已經能要求公司進出口產品跟國標對標,不符合國標要求或然要追究公司法律責任,因此今后進口再生塑料PET瓶片行將相當注意。
技術
全產業鏈模式備受關注
廢塑料資源化回收利用有物理法、化學法及轉化為能量等方法。物理回收包羅同級利用與降級利用。同級利用以改性再生為主,該技術通過增補輔料抬高再生塑料的綜合性能;降級利用則直接將廢塑料再生為品質較低的塑料切片。
此刻,物理回收技術在中國應用多年,曾經比較成熟。公司更關注的是怎樣發展全產業鏈閉環體系。
上海大學教授丁鵬表示,在整個廢塑回收利用體系中,網羅了回收體系、原料基地、生產工廠、品牌商和消費者五個環節。全產業鏈閉環體系即“塑料回收—塑料再生顆粒—PCR原料—循環回收”。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再生資源行業還存在諸多技術瓶頸,如回收環節分揀粗放,缺少精細化分揀技術,再生生產利用環節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低等。一位參會的企業代表告訴記者,我國再生資源企業粗略估算有十幾萬家,長期以來都是“小、散、亂”格局,以往多數公司沒有海量資金的加上,今后只有那些愿意投資采用優越的技術和裝備的公司可以兌現塑料的高值化回收再利用。
應用
品牌商琢磨增補新用途
令人可喜的是,下游應用公司也現在研討再生塑料在產品上的應用。蒙牛乳業(清遠)有限公司吳家偉告訴記者,隨著回收再生鏈條的質量控制和國家制度的完善,及各項標準的出臺,相信再生材料在零食飲料包裝上的應用會越來越多。企業也會持續關注,做好包裝的質量控制,為可再生材料應用助力。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的參會代表張宇澤表態,餐飲外賣是大陸“減塑”工作的嚴重陣地。未來他們將積極關注可再生塑料的應用,并呼吁天下餐飲商戶共同商討更多行之有效的減塑環保措施。
而上海太太樂食品有限企業則在探求塑料包裝回收環節上邁開步伐。食物塑料軟包裝因為材質結構復雜,使用廢棄場景分散,難以規模化收集,使得回收成本較高,其循環利用也是一個地球性難題。
據上海太太樂食物有限公司由鵬飛介紹,太太樂聯合我國其他相關企業一起開發設立了“零食塑料軟包裝回收機”,將收集好的食物塑料軟包裝統一運送至塑料再生工廠,通過化學辦法將其制作成石油類產品,至此兌現了整個報廢物到原材料的閉環。